市场经济是风险经济。农机跨区作业要获得良好的生存与发展,赢利是基本功。本文走访了一些成功的经营者,将其赢利秘籍公布如下。
1、精准把握作业信息
如今互联网高速发展,为农机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渠道。通过专业的农机作业信息平台、手机应用等,农机手能及时了解各地农作物的成熟时间、种植面积以及对农机作业的需求情况。提前规划好跨区作业的路线,确保在最佳的时间抵达作业地点,避免盲目奔波,浪费时间和资源。例如,可以借助农业部农机直通车了解供需情况,直接联系农户签订作业合同;还可通过平安农机通手机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科学规划转移路线。
2、选用可靠农机装备
挑选适合机型。一台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农机,不仅能提高作业质量和速度,还能减少故障发生的概率,降低维修成本。在选择农机时,农机手们要充分考虑作业需求、地形地貌等因素,挑选适合的机型。如在开展牧草收获跨区作业时,山东烟台莱阳市山前店镇全德农机专业合作社投资500余万元,购置德国克拉斯青贮收割机、日本青贮打捆包膜机等大型高端机械,以满足不同作业场景需求。
定期保养维护。定期对农机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其在跨区作业过程中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良好的维护可以减少机械故障,避免因故障维修耽误作业时间,进而保障作业的连续性和效率,提高盈利能力。
3、树立良好服务意识
提供优质服务。跨区作业的农机手们不仅要提供高质量的作业服务,还要与农户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在作业过程中,认真听取农户的需求和意见,及时调整作业方式,确保农作物收割得干净、整齐。遇到问题时,积极主动地为农户解决,展现出专业的素养和敬业的精神。
避免作业争执。针对一些关于农机作业面积的问题,可以提前通过三方软件进行面积测量,避免作业后产生争执,维护与农户的良好合作关系,有利于后续作业订单的获取。
4、加强团队合作
农机手们可以组成作业团队,相互协作、信息共享。在遇到大型作业任务时,团队成员可以共同出击,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团队成员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在跨区作业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技术难题、设备维修等,降低作业成本,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5、拓展作业领域
除了常见的粮食作物机械化作业,还可以尝试经济作物、林业、设施农业等机械化跨区作业。例如连云港赣榆运河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的机手在山东东营实施耕整地作业;东海县丰惠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组建植保无人机服务队,为周边城市的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开展高效植保服务。拓展作业领域可以增加作业机会,提高农机的利用率,从而提升赢利能力。